说起“技艺”的境界,前阵子火遍全球的“寿司之神”米其林三星大厨小野二郎,用其一生坚持做寿司,他的成功在于追求技艺的极致和“手艺职人”对职业的敬重之心,这与解牛的庖丁是殊途同归的。
二、探访中式点心的由技入道
本期采访,《厨讯》编辑部采访到了佛山的国家中式面点高级技师邹越奇大厨,他带领我们探寻了他眼中的中式点心发展之路。
点心 [diǎn xīn] :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,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,英勇杀敌,屡建战功,甚为感动,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,派人送往前线,慰劳将士,以表“点点心意”。自此以后,“点心”的名字便传开了,并一直延用至今。
1、中、西方点心有所不同
玫瑰花形的花卷
中式点心原材料选材比较广,除了面、糖等底料,配材则不拘一格,天上飞、地上走、水里游的食材都可以作为点心入味,还会加上适时的水果蔬菜。
杯子蛋糕
西式点心选材面比较窄,以面、糖、油脂、鸡蛋和乳品为主,主要以烘焙工艺作为长项。
2、百花齐放的中式点心
据邹越奇大厨介绍,中式点心主要分为两大流派:南派和北派。又分为三大类:以广式、苏式、京式为主。如比较出名的有广式的虾饺、苏式的桂花糕、京式的八大样等。
广式虾饺
苏式桂花糕
京式八大件
南方点心口味清淡,北方点心则口味浓郁。南方包点偏软滑,北方包点偏粗实。南方酥点比较松化,北方酥点比较硬。
中式点心的特点是花式比较多,据不完全统计,叫得上名堂的点心就远远超过上千种之多。
中式点心讲究造型追求推陈出新,色泽搭配鲜艳,制作工艺精细,讲究皮与馅的搭配,可谓是“色?香?味?神俱全”。
3、中式点心的文化美学
由于人们消费水体逐年提高,点心行业也迎来了大发展。针对这一需求,随着工业的进步,有好多人和厂家专门开发特制的面点模具,方便了面点师们推陈出新,创作出各式各样新的点心,用新颖的造型吸引新老顾客。
中式点心除了追求食材本身的营养价值,更看重的是通过造型来表达厨师心中的“艺”和“道”——也就是厨师心中的美学和艺术。
为此,邹越奇大厨举例说,中式点心中经常出现许多动物和自然山水的造型,这点其实和中国传统的山水写意绘画是遥相呼应的,文人墨客们把心中的理想和情怀寄托在山水画卷中,而中式点心的师傅们则通过点心的造型艺术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念。
4、点心与茶点
红茶味重,可配甜一些的点心,如曲奇饼,马卡龙。
绿茶清香,则不宜用味重的点心压住了茶香,不妨配些口味略轻的点心,如蛋糕类。
普洱茶属于浓茶,茶浓味苦,如果空腹喝茶就容易造成茶醉,这时可以配以比较油腻的小点心,如叉烧酥.天鹅酥等。
5、点心的食品安全
一直以来,广大消费者特别关心在点心制作过程中,是否有什么不安全的添加剂,对此,邹越奇大厨也特地做了解释:“添加剂”这个词广义很大,包括所有调味料都属于添加剂。常用的添加剂,如:无铝泡打粉、酵母、食粉、食用纯碱,对于消费者特别关心复合添加剂,正规的酒楼和糕点店是禁止使用含铝的泡打粉的,甚至蹦沙、食用色素等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也尽量减少用量。
作为以弘扬中华点心文化为己任的厨师,邹越奇大厨对自己和同行都有着近乎苛刻的食品安全要求。
6、由技入道的中式点心之路
一个点心师从学艺到正式出师,需要经历长时间艰辛的修炼过程。邹越奇大厨对《厨讯》编辑部介绍了,他从一个普通的点心师到成为行业内有名的点心师,都经历了哪些磨练。
他回忆起当年学徒的经历时说道:“从1983年入行至今,经过多位名师的教导及自己不断的专研才有今天的成绩。83年刚入行,我还是一名小小的学徒,凌晨2点钟上班,凌晨1点半要叫师傅起床,下班时要帮师傅搞干净岗位卫生,师傅才教我一点的基本功。”
然而就是通过这样严谨的训练,邹越奇从一名学徒做到了如今国内知名的点心大师,他开始思考中华点心行业的传承和发展之路。
邹大厨制作的蘑菇包
点心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是茶余饭后的小吃食品,不登大雅之堂,但邹越奇则持不同看法,俗话说的好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点心也是一门历史悠久,独具魅力的中华饮食文化。点心做到极致,一样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由技入道,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,甚至可以像国内外众多的“手艺人”一样,将“术”提升为“道”的境界,点心一样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,如同“花道”、“茶道”一样,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!
关注厨讯微信公众号(名厨与各界的交流平台):,投稿,互动,搜索更多好东西。作者:《厨讯》编辑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